東北證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師劉辰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務院部署專項債的目的有三點:一是為了應對當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和面臨下行壓力的國內經濟;二是托底經濟需要增加有效投資;三是專項債預算對應的項目儲備、預算下達、撥付項目使用見效都需要時間,國務院需要提前部署,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財政部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8個月,發(fā)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8950億元,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94%。其中,一般債券8893億元,占全年新增限額的96%;專項債券20057億元,占全年新增限額的93%。至此,尚有1443億元專項債待發(fā)。按照國務院要求,9月底地方債新增額度全部發(fā)完無懸念。
目前市場關注明年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有多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表決通過了關于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根據(jù)決定,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后,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授權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根據(jù)劉辰涵測算,2019年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額度分別為9300億元、21500億元,按60%計算,預計明年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8480億元。
劉辰涵表示,新增額度最早在2020年1月份才可以發(fā)行、撥付、使用見效,且年內三季度即將今年的專項債額度全部發(fā)行完畢,故四季度可能不會有專項債發(fā)行供給;其次,由于四季度已經提前一個季度進行下一年度的專項債籌備,基建和社融有望年初發(fā)力,進而有利于明年開年經濟運行。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專項債可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明確為符合重點投向的重大基礎設施領域。以省為單位,專項債資金用于項目資本金的規(guī)模占該省份專項債規(guī)模的比例可為20%左右。這意味著,可以撬動更多基建投資資金。
劉辰涵認為,至于撬動多少基建投資資金,首先要看杠桿倍數(shù)限制,開展基建項目,有相應的資本金要求,例如,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資本金比例為20%,港口、沿海及內河航運、機場項目的資本金比例為25%,鐵路、公路項目的資本金比例為20%。專項債可以撬動的杠桿理論上最高可以達到5倍,但從實際操作來說,3倍左右更接近實際情況。其次,要看明年專項債的新增規(guī)模有多少,假設專項債新增額度新增60%,則明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在3.4萬億元左右,其中20%可以用于項目資本金,按3倍杠桿計算,可以形成項目資金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