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談到降低物流成本時表示,要暢通物流大通道,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發(fā)展多式聯運,提升物流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物流成本在穩(wěn)步下降,但相對于美、日等一些發(fā)達國家而言,物流降成本的需求仍較強烈。
降成本是交通供給側改革重點
實際上,近年來有關物流成本高的爭議從未中斷。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黃陽旭曾表示,在我國貨物總價值中有30%都被物流費用耗去,物流成本成為物價升高的直接推手。
據李小鵬介紹,我國物流業(yè)發(fā)展得還不是很均衡,物流成本有的時候還需要控制或者降低。
按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13年至2015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分別為18%、16.6%、16%,2016年已降至15%以內。
雖然從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來看,近年來呈現穩(wěn)步下降的趨勢,但總體上物流成本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去年9月,國家發(fā)改委印發(fā)《物流業(yè)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指出,到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和批發(fā)零售企業(yè)物流費用率明顯降低。
很顯然,發(fā)改委提出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標已提前兩年完成,但降低成本仍是未來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工作。
李小鵬介紹,要暢通物流大通道,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發(fā)展多式聯運,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服務性交易成本,推動降成本;要推動企業(yè)加強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效益,還要打通信息的孤島,實現信息的共享。另外,還要鼓勵“互聯網+交通”等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
2019年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
2016年,交通運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466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3.8%,鐵路全年投產新的線路3281公里,新增公路11.3萬公里,新增民航機場8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9.2萬公里,1.3萬個建制村新通了硬化路,5500個建制村新通了客車。
“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們還很不完善,特別是基礎設施發(fā)展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李小鵬說,還要繼續(xù)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的力度,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加強交通扶貧脫貧攻堅,以貧困地區(qū)為重點,大力推進鄉(xiāng)鎮(zhèn)、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設,力爭到2019年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同時,李小鵬介紹,由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fā)改委聯合編制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fā)展規(guī)劃》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fā),在“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總投資規(guī)模將要達到15萬億元,其中鐵路3.5萬億元,公路7.8萬億元。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十三五”15萬億元的交通運輸總投資規(guī)模屬于合理的投資范圍,從人均交通基礎設施來看,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鐵路、公路的里程、內河航道等方面還需要大量的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間,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2.5萬億元,相比較而言,“十三五”時期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將增加2.5萬億元左右,增幅達到20%。
其中,預計2017年鐵路要實現8000億元的投資,公路系統要實現1.65萬億的投資,水運還有1500億元的投資。屆時,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要投入運營。
高玉偉認為,平均來看,“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每年投資規(guī)模將達到約3萬億元,投資增長速度還是會保持在兩位數,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投資來說,增速仍然比較快。

